6月16日下午,我校举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学习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邀请市文明办道德建设指导处处长王飞作辅导报告,同时举行了“道德模范进讲堂”主题活动,江苏好人、阳光爱心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徐海明等在主题活动上分享了自己志愿服务的故事。校党委书记杨浩参加会议并讲话。全体校领导、中层正职干部及辅导员、学生党员代表参加会议和活动。校党委副书记陈留生主持会议。
杨浩就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四点要求:
一是坚持“双轮驱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进一步建立完善机制,形成校党委统筹协调、宣传部牵头主导、职能部门协同联动、二级学院主体推进、教师具体落实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建设的格局;优化思政课建设要素供给,选优配强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系统梳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突出特色、分类推进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考核,将课程思政实施推进情况纳入二级学院绩效考核和教师个人年终考核范围;搭建马院与各学院的“结对”平台,探索实施“2+1”(2个思政课教师对接1个学院)机制,本年度各学院遴选1—2门课程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
二是坚持“四有”标准,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省市及学校制定的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文件,引导全体教师以身立德、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严守底线、不碰红线、追求高线,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各部门、学院负责人要对本单位师德师风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教师的评价考核,畅通学生及家长反映师德师风问题的渠道。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水平,提升教师队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示范育德能力。
三是坚持“五位一体”,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弘扬学校百年来注重劳动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扎实推进学校劳动教育改革,推动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实践实习相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劳动教育和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积累劳动经验、提升劳动能力,塑造岗位需要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四是坚持“六好”要求,切实加强文明校园创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迎接全国卫生城市复检的决策部署,继续对标创建,补短填缺,增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文明素养和道德修为,教育引导广大学生遵守社会公德,锤炼个人品德,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环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打造学校德育品牌。充分利用校史馆、党建纪念碑、至善亭等校本资源及市级教育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校史校情教育、道德实践活动。充分依托美术馆、文化创意馆、陶瓷馆、标本馆、体育场馆等校本载体开展美育、体育教育。通过诗教育人、师道育人、礼教育人等活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雷锋精神等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
王飞处长作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辅导报告。他以生动、鲜活的语言和案例,从《纲要》出台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及特点,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等方面对《纲要》进行了详细地讲解,深入阐释了《纲要》的精髓和现实意义。并结合本市近几年开展的一系列道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从树标杆,推动“有德于心”;重实践,推动“成德于行”;夯基础,推动“弘德于治”等三个方面向在场师生分享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思考和心得感悟。
徐海明主任作了《防疫一线从未缺席的逆行志愿者》主题分享,向我们阐释了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及意义,分享了他的抗疫志愿服务经历。报告中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案例引人深思、催人奋进,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展现了新时代的道德风尚。我校志愿者向徐海明赠送了鲜花和道德书签。
活动中,在《公民道德歌》的引领下,全体参会人员就“是否真正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是否铭记职责尽心尽力完成本职工作、身为党员是否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三个问题进行了深思反省,并齐唱了《爱的奉献》。会上播放了我校抗疫青年志愿者代表、学前教育学院(音乐学院)潘童同学的抗疫志愿服务视频,潘童同学现场分享了她的抗疫故事。文学院语教班学生吟诵了由张永义老师、阚志威同学创作的抗疫主题诗词《重看珞珈花》。